李義弘字在川,台南西港人。民國69年獲中山文藝創作 獎,72年獲吳三連文藝創作獎,77年於歷史博物館、敦 煌藝術中心同時舉行「大樹之歌」專題畫展,88年於龍 門舉行「宇宙無盡.佛亦無盡」專題展。 李義弘教授師承江兆申,其作品深具文人氣息,技巧卓 妙,加上對於紙材的講究,甚至將紙材之特性直接轉用 在創作中,使其書畫作品除展現文人丘壑外,更別具對 於材質應用而產生的精緻趣味。對於旅行的熱愛,使李 義弘先生走訪各地景點,創作出精采的攝影及台灣意象 書畫,展現出他對自然景物的觀察,以及在風景構圖上 的不同視點。藉由他的畫筆與鏡頭,觀者可以得見藝術 家對於自我與空間對應關係中的連結與體悟。 1941 生於台南縣西港鄉 1966 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 1967 任教基隆市立中山國中(八年) 1960 三月師事江兆申先生 1974 基隆攝影學會會員、九月獲會員肖像比賽金牌獎 1975 任教基隆市立大德國中(三年) 1976 獲基隆攝影學會第十一屆會員季賽幻燈片組優秀作家獎、黑白照片組年度最佳作品金牌獎、幻燈片組年度最佳作品金牌 獎西窗雅集於台北省立博 物館聯展 1977 基隆美術協會會員任基隆美術協會總幹事任基隆攝影學會沙龍主席 1978 基隆書道會會員 1979 七月首次個展於台北春之藝廊、發表「台南孔廟」(95.6×62mm)、 十月西窗五友於台北省立博物館聯展 1980 中國美術協會會員十一月獲中山文藝術創作獎 (國畫類) 1982 元月第二次個展於台北阿波羅畫廊、發表「青天白雲」(69.5×35cm)「竹圍仔」(64.5×42.5cm) 1983 獲吳三連文藝獎(國畫類) 1984 第三次個展於台北阿波羅畫廊、發表「黃槿樹下」(69×68cm)、「坐對青山」(104×106cm)、「獅頭山覺王洞(69×69cm)、「佛巖傳經」(69×69cm) 1985 遊印度、尼泊爾著作「自然與畫意」出版 1986 印北行腳專題畫展於台北敦煌藝術中心及阿波羅畫廊、發表「菩提佛影」(92×85cm)、「山中古城」(93×86cm)、「春日白雪」(68×68cm)、「菩提與羅漢」(69×69cm)、「喜瑪拉雅山與智慧神」(360×141cm)、「寒山古剎」(92×135cm)、「絲路未盡」(137×68.5cm) 1987 二月再遊喜瑪拉雅山下三個佛教國家:不丹、錫金、尼泊爾六月與蔡克信、郭清治等聯合展出「雷龍之旅─千年秘境不丹」攝影作品六月應歷史博物館之邀請為藝術家訪問團之團員、同赴美西訪問及展覽 十一月「漚汪人的薪傳」攝影集出版 1988 於歷史博物館、敦煌藝術中心同時舉行「大樹之歌」畫展 1989 南非旅遊 1990 遊桂林、昆明、石林、黃山、蘇杭 1991 再上黃山,並遊太湖、蘇杭、揚州 1993 侍師於中國美術館「江兆申書畫展」,並遊黃山 後澥 1994 侍師遊黃山白雲溪 1995 侍師於遼寧省博物館舉辦「江兆申書畫展」應台南縣立文化中心邀請舉行個展 1996 畫展於南鯤鯓鯤瀛文化藝術館 1998 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美術系客座 1999 個展於龍門畫廊,並發表[慈悲九九峰] 2000 行政院新聞局舉辦「跨世紀台灣水墨畫展」於馬其頓、捷克巡迴展參展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之「台灣美術一百年」 2001 財團法人海基會主辦「長河雅集」聯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參展北京中國美術館協會舉辦之「中國美術一百 年」 「李義弘手卷‧冊頁特展」於靜宜大學藝術中心 2002 完成[漁寮關渡]手卷 2003 進行攝影工作:石門麟山鼻風稜石,七股與雙春瀕臨消失的木麻黃防林完成[風稜石待潮圖]手卷 十月「裸知惑」聯展於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2004 四月「2004南瀛藝術家接力展-李義弘書畫展」於台南縣立文中心展出並出版<在川近況>作品集 十月應張頌仁策劃「黃盒子」邀展於台北市立美 術館 2005 十月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與北京書院主辦「北京台灣當代山水畫展」於北京書畫院展出十一月觀想藝術中心與中國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韻一台灣當代水墨名家大展」於北京中國美術館 2006 八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徹策劃「台灣水墨書畫展」於新加坡九月應邀台北立美術館台灣美術發展1950-2000」於北京中國美 術館 十月總策劃「安禪——百年台灣書法的開展與萌芽」於台北新光美術館 2007 一月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退休
二月「李義弘雙春石門攝影展-逐漸消失中的地景」於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鯤瀛文化藝術館 五月「開FUN—2007台北國際現代書法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八月「玉山行-李義弘書畫展」於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