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 出生於雲南昆明。 1936 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上海美專研究所。師從王濟遠、潘玉良。 1938 於南昌個展。赴重慶,任教於國立藝專、西南美專。後任教於上海美專。 1950 於上海開辦東方畫室。 1959 作品「桂林公園」選入上海風景畫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1987 於廣東畫院舉辦任微音油畫展。
1989 、1992年,先後兩次應邀在紐約的哈夫那畫廊、印象派畫廊舉辦薄油彩個人畫展,有三分之一的展品被美國個人收藏。
1990 他的作品代表上海參加橫濱友好交流展並獲獎。1991 應邀赴美於洛克斐勒中心個展,上海美術館舉辦行前個展,並取得其首肯收藏其中十四作品。 1994 病逝上海。敦煌藝術中心於台北、台中舉辦任微音、蘇天賜聯展。 1997 敦煌藝術中心於台北、台中舉辦任微音油畫展。 2005 二十世紀中國油畫-上海畫家任微音個展於台北敦煌畫廊。 2010 上海美術館舉辦任微音回顧展。 《畫冊出版》 任微音作品集--1991上海美術館出版 任微音蘇天賜作品集--1994台北創藝堂藝術有限公司出版 《著作》 美麗的西湖1956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任微音生於一九一八年,原籍雲南,自幼生長在上海,童年時即酷愛繪畫,家中環境優渥,為他聘請法國、俄國家庭教師,西式教育為他開啟了生命的第一扇窗,因此他雖未出國深造但較同期藝術家有著更開闊的視野與不同的藝術觀念。後來他考入新華藝專,畢業後,又入上海美專研究所,師從王濟遠、潘玉良,兼聽黃賓虹、姜丹書國畫課。一九三八年舉辦第一次個展,畫作受前輩呂鳳子、陳之佛、潘天壽的關愛,延入重慶國立藝專任教。五十年代中期,於上海自創「東方畫室」與劉海粟深交論藝。 在文革時期,任微音由於出生背景因素,使他飽受人間苦難,前半生與後半生的境遇竟有著天壤之別,生死存亡之際藝術創作成為支持心靈原動力,即使在文革結束之後,仍無法過較好的生活,返回上海的他,當了十七年的修鞋匠。在歷經生死掙扎與生命的無奈,他看透世情,對於一切處之淡然,繪畫上則反映在簡單、透明、富流動感的「薄彩油畫」之上。他的「薄彩油畫」是來自於當年外籍老師教導起稿時,以薄薄的顏色、率意的幾筆,表達流暢之感,即與中國水墨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藝術是西方色彩與中國線條獨特呈現之綜合,超越實體,而為心與想象鋪陳的淡彩世界。 任微音的油畫作品一向給人富於東方情調審美趣味的印象,這種美感營造的功臣首推其獨特的薄彩畫法,他先用運用流暢的筆調鋪設的古樸沉鬱意境,再從中提煉出線條,勾勒以靈動的筆線,佈局、結構渾然天成,其無可比擬的才華,令人擊節讚歎。無論是靜物、花卉或風景,任微音對景物抒情描寫都豐富而充滿詩意。往日的門檻,舊時的庭院,以及楠樹葉影,都一一散發著東方的貴族情調,欣賞他的作品就像品嚐甘醇香茶,每一杯都要慢慢地啜,安閒地飲。任微音的油畫寓墨韻於薄彩之中,淋漓的筆觸彷彿在畫面罩上一襲在風中飄逸的蟬衣,畫面灑脫而自由,彩薄卻不流於輕,對棕色調的偏愛更為作品染以古樸的色彩。任微音的許多作品都採放射狀的構圖,特別是風景作品,再加上洗練的筆線,使畫面顯得更富動感,更見風韻。筆線的運用使得黑色成為與棕色並駕其驅的主題,這一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主要顏色,在任微音的巧妙運用下,有著畫龍點睛的效果,為整個作品注入生命力。